测试测试测试测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年鉴公报 > 统计公报

2008年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9-04-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视力保护色: 字体:[ ]

    2008年,衢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面对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增长下行的不利影响,见事早、行动快,对形势研判准确,部署比较超前,赢得了“经济增长低开稳走、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的良好局面,顺利地完成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58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71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17.85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200.49亿元,增长11.6%。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8.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6.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3%,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1.0:53.0:36.0调整为10.6:54.8:34.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23362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6076元),合3360美元,比上年增长12.5%。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0%,其中:食品类上涨13.9%,居住类上涨4.5%。(见表1)

1    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5.0

1、食品

113.9

   其中:肉禽及其制品

119.7

         油脂

114.5

2、烟酒及用品

103.7

3、衣着

98.4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3.6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8

6、交通和通讯

97.2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2

8、居住

104.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2%,其中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0.7%,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1%,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34.3%,燃料、动力类上涨23.7%。市区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7%,其中住宅价格上涨8.1%。

  全市新增就业数人数2.69万人,有1.01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体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保稳促调难度加大;引进和储备大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就业形势严峻,农民特别是桔农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07.23万亩,比上年增长8.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3.8万亩,增长1%;油料播种面积47.26万亩,增长28.2%;蔬菜种植面积46.63万亩,增长12.2%;果用瓜种植面积8.08万亩,增长36.3%。

  全年粮食总产量72.93万吨,比上年增加0.71万吨,增长1.0%;油料产量5.09万吨,增长26.7%,蔬菜产量75.21万吨,增长15.9%,食用菌产量18.92万吨,增长20.2%;果用瓜产量15.04万吨,增长32.2%;水果总产量108.32万吨,增长16.9%,其中柑桔总产量91.17万吨,增长19.5%。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2.08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猪肉19.87万吨,增长12.5%。全年生猪出栏388.96万头,增长13.2%;家禽出栏1760.23万只,增长18.2%。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4.18万吨,增长6.9%,蜂蜜产量23703吨,下降0.7%,牛奶产量2989吨,下降1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107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136家,大中型企业63家。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768.79亿元,增长36%,其中:重工业582.50亿元,增长37.7%;轻工业186.29亿元,增长31.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48.55亿元,增长36.1%,产销率97.37%,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71.27亿元,增长22.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行业实现产值18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机械行业169.73亿元,增长42%;建材行业55.10亿元,增长12.1%;黑色金属冶压业83.19亿元,增长108.4%;造纸行业38.53亿元,增长33.5%;纺织业27.84亿元,增长38.5%;电力行业47.47亿元,增长12.9%。主要工业品产量见表2。

2    2008年主要工业品产量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万吨

9.42

22.5

啤酒

千升

156455

-2.2

轻革

万平方米

741.9

-39.2

人造板

万立方米

63.69

13.1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4.32

16.2

硫酸(折纯)

万吨

28.37

-6.6

烧碱(折纯)

万吨

45.13

-3.1

尿素

万吨

6.47

45.2

饲料

万吨

45.54

70.1

塑料制品

79290.5

50.3

铜材

万吨

3.14

68.8

水泥

万吨

1701

-5.7

气体压缩机

万台

20.01

-12.9

轴承

万套

5577

6.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223

32.3

钢材

万吨

96.05

43.4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9.37

-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1.88亿元,增长24.4%,其中利润36.29亿元,增长28.6%。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284.19分,比上年提高25.98分。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全市建筑业企业226家,超亿元产值的企业43家。具有一级资质企业6家,比上年增加3家。二级资质企业68家,增加12家,三级资质企业78家。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34亿元,增长2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6.33亿元,增长14.2%。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76亿元,下降30.6%;第二产业投资179.17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投资140.40亿元,增长5.4%。

  全年完成制造业投资167.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4个行业的投资增长20%以上,有7类行业年投资额超10亿元,其中:化学工业34.46亿元,增长3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10亿元,增长35.0%,木材加工业11.71亿元,增长39.1%,造纸业11.19亿元,增长127.0%。

  全市完成园区建设项目投资1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高新技术、科技类园区投资9.88亿元,下降20.1%;经济开发区投资53.94亿元,增长17.8%;工业园区投资49.42亿元,增长23.6%。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79.22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31.46亿元,下降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30.05亿元,增长2.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1.35亿元,增长4.7%;教育设施投资2.41亿元,下降48.7%;电信及信息传输业投资1.27亿元,下降10.4%。

  全市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75个,完成投资115.49亿元。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79个,建成项目69个。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5.62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住宅投资35.16亿元,下降1.5%。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598.29万平方米,增长4.7%;竣工面积210.66万平方米,增长42.7%;销售面积129.58万平方米,下降29.8%,其中住宅销售103.31万平方米,下降34.7%,商业营业用房12.98万平方米,下降9.5%。商品房实际销售额40.20亿元,下降22.1%,其中住宅30.54亿元,下降25.8%。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61亿元,比上年增220.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1.19亿元,增长21.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4.42亿元,增长18.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82.86亿元,增长20.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57亿元,增长19.0%;其他行业零售额4.19亿元,增长7.0%。

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9.29亿元,增长16.8%。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3%,日用品类增长53.6%,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2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3%,汽车类下降4.6%。

  全市共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各类市场22个,摊位数8017个,实现成交额176.65亿元,增长26.6%。超十亿元市场有6家,比上年增加2家。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3.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8.99亿美元,增长24.6%;进口4.26亿美元,增长25.7%。

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363家,其中当年新启动出口业务企业87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44家,增加19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1家,增加6家。

  全年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154个。对美国、欧盟、韩国和香港四大主要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1.41、1.51、0.76和0.2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43.7%,分别增长13.0%、20.9%、35.5%和下降53.8%。

  全市出口商品共20大类、1167个品种。在主要商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1.71亿美元,增长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6亿美元,增长48.8%;化工医药产品出口3.41亿美元,增长42.6%;服装、纺织品出口1.26亿美元,增长16.9%。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9家,其中外资企业7家,合资企业12家;总投资319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4%;合同利用外资13497万美元,增长7.0%;实际利用外资5813万美元,增长43.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9839.6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铁路591.97万吨,下降9.4%;公路9241万吨,增长6.0%;水运6.67万吨,增长5.9%。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7531.66万人,增长2.3%。其中:铁路216.34万人,增长12.0%;公路7305万人,增长2.0%;水运4.18万人,下降7.9%;民航6.14万人,增长64.2%。

  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11万辆,比上年增长17.1%,其中载客汽车4.65万辆,载货汽车1.61万辆,分别增长25.3%和8.1%;私人汽车5.3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3.48万辆,分别增长20.1%和64.6%;全市摩托车拥有量22.34万辆,增长9.8%。

年末全市各类公路里程70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4公里,一级公路244公里,二级公路671公里,村道2968公里。境内铁路里程133.9公里。

  全年通信业务收入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国内邮政特快业务45.88万件,增长32.9%;国际邮政特快业务9744件,增长8.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72.4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1.41万户,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85.9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5.67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7%,国内旅游收入57.03亿元,增长22.5%。全年入境的旅游者人数7.32万人次,增长11.3%。在入境的旅游者中:外国人4.06万人次,增长31.0%;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3.25万人次,下降6.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663.68万美元,增长15.4%。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45家,客房总数3409间。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39亿元,增长17.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30.20亿元,增长15.5%,其中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6.3%、1.6%、16.7%和25.7%。全年财政支出67.93亿元,增长22.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77.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574.53亿元,增长17.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80.25亿元,增长16.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73.70亿元,增长16.6%。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09.45亿元,增长25.5%。

  全市五家证券机构证券交易量762.27亿元,比上年下降40.7%;实现佣金收入1.53 亿元,下降48.5%;期末保证金余额6.16亿元,下降19.7%;托管市值26.72 亿元,下降57%;实现利润 1.38亿元,下降65.9%;新开证券账户8934个,下降66.0%。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3家,全年保费收入15.39亿元,增长33.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0.64亿元,增长44.4%;财产险保费收入4.75亿元,增长13.3%。支付各类赔款3.57亿元,增长40.4%,其中:寿险业务赔款0.26亿元,增长22.8%;财产险赔款3.31亿元,增长42.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1所,在校生1021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9所,在校生38233人。普通高中26所,在校生41644人。普通初中44所,在校生90828人。小学221所,在校生14.89万人。特殊教育6所,在校生444人。全市拥有幼儿园1058所,在园幼儿7.43万人。

  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99.99%,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5.37%,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7.64%。15年教育普及率为95.9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9.7%。

  全市有普通高校专任教师504人2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725人,学历合格率97.39%;初中专任教师5306人,学历合格率99.59%,小学专任教师7671人,学历合格率99.44%,幼儿园专任教师3242人,学历合格率90.56%。

  全市现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全市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1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89个。全年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专利申请受理1135项,专利申请授权574项。

  年末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6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6484台(件),其中: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48828 件,安全防护用计量器具6129件。全年检验特种设备5661台(件),其中:电梯1060台,压力容器1958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5个,其中专业2个;公共图书馆7个,面积11193平方米,藏书量99万册;博物馆3个,面积18350平方米。年末全市有县以上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20%。全市有电视台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87%。全市年放映电影27898场,观众人次380.8万人,城市影院票房收入614.76万元。全市日均发行《衢州日报》6.02 万份,《衢州晚报》7.10万份。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7个,面积16069.1平方米。全市馆藏档案全宗1030个,共计51.36万卷、53533件。全年查阅档案、资料9002人次,24874卷(件)次。

  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152家,病床床位6707张,其中等级医院29家,等级医院床位4453张。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共5814人,注册护士3862人。全市共有疾病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210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00.04/十万,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58.3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91%。全市有妇幼保健院(所、站)7   所,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1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 180.28万人,参保率92.5%。

全年举办市、县运动会84次,参加人次7万人。在全国及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金牌59枚、银牌58枚、铜牌62枚。当年新增健身路径69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48.8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8.90万人,女性人口119.9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8%和48.2%。全年出生人口2.47万人,出生率为9.9‰;死亡人口1.61万人,死亡率为6.5‰;全年净增人口0.8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4‰。根据全市5‰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市常住人口为222.9万,城市人口占40.99%。

  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9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43元,比上年增长12.7%。

 

市区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3%,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上升1.8个百分点。市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4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3.24平方米。

 

 

3    2008年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市区城市居民

全市农村居民

洗衣机

 90.00

19.21

电冰箱

95.33

53.68

空调器

144.67

15.08

摩托车

35.33

28.94

家用汽车

6.00

1.80

彩色电视机

150.67

119.64

固定电话

82.67

93.62

移动电话

160.67

134.35

家用电脑

67.33

8.15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34.26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为29.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5.9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9.42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分别为27.07和14.68万人;年末享受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520人。

  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1个,拥有床位9718张,年末在院人数5485人。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92.73%,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99.37%。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4635人和5.02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6%,万元gdp耗电1470.8千瓦时,降低3.9%。

  全市关停淘汰110家(条)小化工、小造纸、小制革、小砖瓦、小水泥等企业,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量1200吨、二氧化硫2300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05万吨/天,21家工业企业完成限期治理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全市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100%。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6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6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粪尿综合利用率92.87%,县市交界断面和市出境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5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市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356天,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08年,衢州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全市有12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命名,5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创建省级绿色企业3家,省级绿色饭店1家,省级绿色家庭15户,省级绿色学校22所,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市共投入4.1亿元,完成278个整治村、90个提升村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为主要内容的整治。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24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0.9%,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5.5平方公里、清水河道建设155.6公里。全市共完成绿色通道工程107公里,边坡复绿工程26950平方米,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累计治理率85.5%。全市新增绿色食品25个,无公害农产品35个;新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9个,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7万亩以上。

  全年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05.53万人,无因灾死亡人口,因灾伤病人口308人,倒塌房屋205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0.52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8.81千公顷。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4.6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直接损失26.39亿元。

  据调查,全市群众安全感综合安全率为9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205起,死亡320人,受伤1079人,直接经济损失1094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2%和6%。其中,交通事故1092起、死亡283人、直接经济损失479万元,分别下降了2%、7%和0.8%;火灾事故79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66万元,分别下降15%、80%和21%。

十三、城市建设

  年末全市城区面积799.9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4.9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4.43万人(常住人口)。全年新增道路面积115万平方米。城市客运车辆966辆,全年客运量9611万人次;年末拥有出租车732辆。全市日供水能力121.49万立方米(含企业自备水),全年供水总量15788.42万立方米。全市用气人口62.87万人,其中:液化气用气人口54.48万人,人工煤气用气人口3.72万人,天然气用气人口4.67万人,燃气普及率88%(按城区人口计算)。全市现有污水处理厂7座(含企业),日处理能力18.6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为61.03%。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9.4%。全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0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5平方米(城区范围)。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