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衢州市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8]26号)和《衢州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强化增量摸排、日常监测等工作举措,密切关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运行态势,1-10月,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运行总体平稳,但服务业行业集聚度过高、制造业效益不佳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2019年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运行情况
(一)入统数字经济单位数增加。1-10月,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09家,比去年末增加10家,其中规上工业制造业企业8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9家,分别增加9家和1家,在今年新入统数字经济企业中,开化的泰明新能源体量较大,拉动作用较为明显。经过摸排,预计至年报统计规上工业制造业企业可增加9家,预计全年共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18家,比去年末增加19家,规模总量会有一定提升。今年以来,我局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量摸排工作力度非常大,19家新增企业中,一是统计系统自查自摸,梳理在库企业及新入库企业,共入统数字经济企业13家;二是与大数据局配合,由大数据局提供拟转入数字经济企业名单,由统计系统进行比对审核,经过比对审核,全市共转入数字经济企业1家;三是与经信局配合,对规上化工行业在库企业进行专项摸排,转入数字经济5家。
(二)主要指标在全省居中后位。1-10月,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38.89亿元(规上制造业114.49亿元,占比为82.4%,规上服务业24.4亿元,占比为17.6%),同比增长5%,低于全省9.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共实现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0.7%,增幅居全省第7位。
(三)服务业运行好于制造业。
1.服务业蓬勃活跃。1-10月,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居全省第3位;利润从去年同期亏损3685万元转为盈利1938万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涉及的四个门类中的第二大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拉动作用较强,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占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比重为17%,同比增长62.8%,实现利润0.42亿元,增长77%,其中智网科技、维音、衢时代等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其它三个门类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类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3%,6.8%,10.2%。
1-10月全市数字经济规上服务业情况 | ||||||
单位数 | 营业收入(亿元) | 利润(万元) | ||||
1-10月 | 占比 | 同比(%) | 1-10月 | 上年同期 | ||
数字经济服务业 | 25 | 24.4 | —— | 11.4 | 1938 | -3685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 | 9 | 18.22 | 74.7 | 4.3 | -3310 | -5702 |
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 | 2 | 1.49 | 6.1 | 6.8 | 488 | -338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0 | 4.15 | 17 | 62.8 | 4186 | 2365 |
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 | 4 | 0.53 | 2.2 | 10.2 | 574 | -10 |
2.制造业增势平稳。1-10月,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66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9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比去年末提升0.7个百分点,占比居全省第7位。全市规上工业数字经济制造业营业收入114.49亿元,增长3.8%,居全省第7位。数字经济制造业三大门类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势较好,同比分别增长24.9%和21.6%,合计占比24.8%,而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41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占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的比重达75.2%。
1-10月全市数字经济规上制造业情况
分类 | 企业家数(家) | 营业收入(亿元) | 同比(%) | 占比(%) | 利润总额(亿元) | 同比(%) | 重点企业 |
数字经济制造业 | 80 | 114.49 | 3.8 | - | 2.58 | -18.4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36 | 24.78 | 24.9 | 21.6 | 0.83 | -29.3 | 浙江矽盛电子、浙江喜尔康智能家居、金瑞泓科技(衢州) |
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 | 41 | 86.05 | -1.7 | 75.2 | 1.00 | -24.4 | 乐叶光伏、华友新能源科技、浙江泰明新能源、浙江雷士灯具、江山三星铜材线缆 |
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 | 3 | 3.66 | 21.6 | 3.2 | 0.75 | 13.1 |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行业集聚度过高。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的四个门类中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占比达到74.7%,但其较慢增长,制约了整个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增长,该行业1-10月营业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4.3%,利润亏损3310万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这三个行业占比依次为17%、6.1%、2.2%,短期内这种结构还难以改变。
(二)制造业效益不佳。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我市整个规上工业生产虽保持稳定,但产品价格等下降明显,效益形势不佳,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面临同样困难,1-10月114.49亿的营业收入仅实现2.58亿元的利润,同比降幅达到18.4%,居全省第9位。效益不佳的企业面较广,80家企业中利润为负的企业有34家,利润为正但同比下降的企业有12家。其中龙头企业增长乏力,乐业光伏、华友新能源、雷士灯具、三星铜材分居80家企业的第1、2、4、5位,四家企业营业收入达42.35亿,占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比重达37%,营业收入同比降幅达22.8%。乐业光伏、杉杉新材料、矽盛电子等一批大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县区分化明显。西区、柯城区、开化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好于其它区块,常山县低速增长,集聚区、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集聚区、江山块头较大,对全市下拉作用明显。
1-10月分区块数字经济主要指标
地 区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 | ||||||
企业数 | 营业收入 | 同比增速(%) | 企业数 | 营业收入 | 同比增速(%) | 企业数 | 营业收入 | 同比增速(%) | |
全 市 | 109 | 138.9 | 5.0 | 80 | 114.49 | 3.8 | 29 | 24.40 | 11.4 |
#西 区 | 10 | 18.8 | 15.3 | - | - | - | 10 | 18.84 | 15.3 |
集聚区 | 15 | 52.8 | -6.8 | 15 | 52.83 | -6.8 | - | - | - |
柯城区 | 9 | 4.7 | 28.0 | 3 | 2.33 | 104.3 | 6 | 2.36 | -6.4 |
衢江区 | 11 | 4.7 | -16.2 | 9 | 4.25 | -17.8 | 2 | 0.46 | 2.8 |
江山市 | 19 | 24.9 | -8.9 | 16 | 24.11 | -9.6 | 3 | 0.82 | 15.9 |
龙游县 | 16 | 8.0 | -3.1 | 10 | 6.80 | -2.4 | 6 | 1.16 | -6.9 |
常山县 | 11 | 3.6 | 3.7 | 10 | 3.24 | 2.0 | 1 | 0.39 | 20.5 |
开化县 | 18 | 21.3 | 95.4 | 17 | 20.93 | 97.7 | 1 | 0.37 | 17.8 |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日常监测。按月监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情况,对相关重点指标加大审核查询力度,按季进行分析,及时预警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
(二)摸清数字经济家底。按年度监测规上+规下企业情况。根据2018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数字经济规下企业1118家,其中规下工业企业261家、规下服务业857家,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其中规下工业15.9亿元、规下服务业17.1亿元。下步我们将依据经普资料和基本单位名录信息对规上+规下数字经济企业进行入库出库动态管理,形成数字经济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发表衢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内容涵盖企业数量及经营情况,行业门类分布情况、数字经济项目情况等,对衢州数字经济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三)关注数字经济评价。一是加强沟通对接,积极与省统计局沟通对接,及时掌握考核评价新动向,关注评价结果。二是严控数据质量。时近年底,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年报中涉及的评价基础指标审核力度,强化数据质量。由统计局出数的评价指标较多,但相关工作需职能部门推进,如企业信息化建设、科技研发等,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相关惠企举措。